第(3/3)页 朱祁镇却不以为然道:“无妨,朕自有办法收拾他们!” 黎叔林也不再过问,继续介绍起改良版飞虎炮的性能…… 朱祁镇在王恭厂转了个遍,针对改良后的火器和黎叔林交换了很多意见,直至傍晚时分才动身回宫。 遗憾的是,路过奉天殿的时候,已经空无一人,所谓前来死谏的大臣们,一个都没看见。 接下来,坚持海禁的,以及弹劾唐行古的奏疏仍如雪片般飞入宫中。 朱祁镇仍不予理会,全部留中不发。 直至三日之后,事情开始出现转机,一份支持开海的奏疏出现了。 这份奏疏混在几百份坚持海禁、弹劾唐行古奏疏里,是那么地不起眼,可是,朱祁镇却看到了希望。 他心中自有一杆秤,可是,也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意见。 只有真正支持开海的人站出来,将底层百姓的声音上达天听,到了那时,时机才算成熟,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应民意。 因此,他一直在等。 有了第一份,就有第二份,渐渐地,支持开海的奏疏越来越多,半个月后,竟然不下百份。 这些奏疏大多来自沿海一带的基层官员,他们不仅支持开海,还针对当下局势和各种困境,给出了具体的建议。 如此一来,那些反对者开始慌了。 他们没料到,如此高压的局势下,竟然会冒出来这许多唱反调的。 莫非……他们都被唐行古给收买了? 显而易见,唐行古没那个本事,原因很简单,他没钱。 御史这个职业,并非肥差,更何况,唐行古本来就没什么贪欲,他只在乎自己的名声。 目前的形势让那些反对者极其不安,他们愈发感觉到,这一次的麻烦似乎比想象中要严重的多。 事到如今,必须出手了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