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彭清和汤晓钟奉诏来到御书房,两人的脸色都很难看。 特别是汤晓钟,被揍的鼻青脸肿,头上包着一大块布,其状……惨不忍睹。 朱祁镇都看不下去了,这可是一名六十九岁的老头子,下手也太狠了! “两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,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打出手,成何体统?” 先来你们个先发制人,无论谁对谁错,当众动手,终究是于理不合。 “老臣冤枉啊!” 只见汤晓钟满脸委屈,率先哭诉道:“皇上明鉴,是彭清和贝琳来到文史馆闹事,老臣出言阻止,他二人却屡次出言不逊,还动手打了老臣,实在是冤枉啊……” 朱祁镇瞪了一眼彭清,训斥道:“彭卿家,这就是你干的好事?” 彭清本来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,眼见皇上发火,立即跪下道:“是,微臣万死,微臣不该和汤侍读发生冲突,可是……” 他欲言又止,神色很是纠结。 朱祁镇依旧沉着脸,问道:“可是什么?究竟怎么回事?” 彭清似乎暗暗下定决心,当下也顾不得许多,说道:“我朝距离上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,当年的很多人员已经相继老去,或者转而从事其他行业,不再行船,甚至有些人已经不在人世,此番下西洋,以新人居多,因此,文史馆所保存的下西洋的资料至关重要,但凡出现一丁点的错误,所造成的后果都是难以估量的。” 朱祁镇不解道:“话虽如此,可是,这和你打人有什么关系?” 彭清继续说道:“微臣去文史馆借阅资料,却发现海图上有许多地方有所缺失,有些地方,不知是何缘故,竟然标注错了。” “错误?”朱祁镇不解道,“海图全部都是实测,怎会有错误?” “微臣敢肯定,就是标注错误!” 彭清情绪非常激动,继续说道:“比如在琼州岛以南,有几处海岛明明没有淡水,却标注说有。皇上,这可是要出大事的啊!若是船队按照这张海图下西洋,待淡水不足之时,登岛补给,却发现根本没有淡水,整支船队得死多少人?如此大的事,微臣绝不敢开玩笑,是以才当着汤侍读的面指出问题所在,可是,汤侍读却置之不理,微臣担心误了下西洋的大事,便和汤侍读之间发生了争执……” 汤晓钟一张老脸绷不住了,反驳道:“彭监正,你说资料有误,有何证据?” 朱祁镇也看向彭清,是啊,你又没下过西洋,凭什么说人家是错的? 彭清说道:“微臣祖上曾有过航海经历,早在宋朝的时候,便有商船前往南洋,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海上贸易,并且将沿途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,保存至今。微臣自幼就学习家中的古籍,记得很清楚,那几处岛屿绝不可停靠,事关重大,微臣绝不敢妄言!” 朱祁镇皱起了眉头:“可是,证据呢?你如何证明,你家里的图就是正确的,文史馆的就是错误的?” 汤晓钟随后说道:“皇上说的有道理,文史馆的资料都是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记录,决计不可能出错!彭监正所说的宋朝资料时代太过久远,就算有错,也该是他家里的图有错!” 彭清凝视着汤晓钟,信誓旦旦地说道:“三宝太监的航海资料定没有问题,而是,文史馆保存的却问题很大,因为这些资料本就不是出自原版!” “不是原版?什么意思?” 朱祁镇看着彭清,有些狐疑。 这玩意不都是手抄的吗,难道还有复印的? 就算是复印的,和原版也没啥区别啊! 彭清接着说道:“当初的舆图和资料确实是原版,可是,这些东西毕竟是纸质的,一旦年代久远,难免会出现受潮、虫蛀、纸张老化等问题。所以,在宣德五年的时候,这份资料曾进行过一次誊写。也就是说,是兵部的文吏照着原版照抄一份,而后再进行封存。微臣怀疑,就是那次誊写过程出了问题!” 朱祁镇这才知道,原来文史馆里这份资料是重新誊写过的,如此说来,还真的可能是出现了问题。 彭清继续说道:“微臣发现海图有问题之时,便在想,这种低级的错误,可能并非三宝太监出海时的记录出了问题,极有可能是负责誊写的书吏敷衍了事,这些人不曾出海,不懂行船,在誊写的过程中若是不仔细,出现这些错误也就说得过去了。” 汤晓钟轻哼一声,说道:“说来说去,都是你一面之词,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那些标记是错误的?” 彭清不屑地看了他一眼,反驳道:“你又如何证明,那些图没有错?” 汤晓钟自然没有证据,但又不愿承认,便说道:“不如老夫与彭监正赌一把,若是文史馆海图有错,老夫便递上辞呈,告老还乡。可若是没有错,也不用彭监正辞官,只需当着满朝官员的面给老夫道个歉,如何?” 彭清怒道:“朝廷重启下西洋,事关数万人的生死,事关大明国运,你赌得起吗?” “你……” 汤晓钟被噎的够呛,一时说不出话。 彭清却不依不饶,继续道:“数万人登上船去,不但耗费朝廷无数钱粮,更是将身家性命俱都托付给了朝廷,海图上任何一个错误和疏忽,都意味着这数万人将葬身海底,汤侍读,你拿什么赌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