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三章 橙矮星-《星辰大远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也就是说,唤醒者压根就没按照人类原先航行的方向走,而是中途拐了个弯儿,把人类弄到了悬臂外侧,这儿恒星比太阳系所在区域还稀疏。

      从星图上看,平均恒星间隔大概在19光年左右。不过却存在许多星状星团、疏散星云、浓郁尘埃云之类的结构弥漫在星际之间。

      算是气体尘埃较为浓厚的区域。

      因为这个原因,光学探测设备在这片星域的精度低了许多。如果从恒星系物质资源的角度看,属于偏僻之所了。

      难怪唤醒者说这里已然远离战场区。

      这片星域再往外,恒星密度更加稀薄,再就是一片毫无恒星的区域了。若是跨过那片没有恒星的区域,就到另一条悬臂了。

      既来之则安之。

      岳渊也不纠结这些,毕竟只要不在战场区域,不论在哪儿,对人类来说都一样,反正只要还有恒星系,人类就能获取资源发展。

      又看了一会儿星图,岳渊扭头对科学官道:“目标拟定出来了吗?”

      “拟定出来了,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三颗恒星。”科学官回答了一声,而后示意岳渊看大屏幕。

    
  岳渊顺着科学官所指望去,只见舰桥大屏幕那儿已经出现了三颗恒星的资料。

      最近的那一颗距此12.9光年,是一颗超蓝巨星。其次是一颗橙矮星,距离人类舰队16.9光年。最后一颗是距离人类21光年的白矮星。

      因为已经通过望远镜观察了有一段时间,所以人类已经拥有这三颗恒星的部分资料,像光谱、恒星类型、是否可能存在行星之类的。

      当然了,是否存在行星这一项比较难判断,毕竟许多行星的公转周期都比较长,从十几光年的位置遥望,很难通过凌日法、径向速度法、引力摄动法等等方法观测,因为那都需要长期观测才行。

      所以星图上标注的可能存在行星概率百分比,其实都是人类根据自己对恒星演化的数据,模拟出来的数据。

      虽说是通过数据库数据算出来的,但一般情况下也还是挺准确的,毕竟人类的恒星演化理论也完善了那么多年,算个大概还是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  “就去这颗橙矮星吧,小红,将目标恒星数据给其他飞船发去。”岳渊心中思虑半响,便将目标定了下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